1955年,徐海东被授予了开国大将军的军衔,排位上仅次于粟裕,这个荣誉让很多人感到疑惑。毕竟,徐海东因身体原因,在十多年里几乎没有亲自指挥过战斗,甚至错过了整个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。然而,这份殊荣却是毛泽东亲自提议的,他曾多次说过:“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。”毛主席对徐海东的关心和支持,源于一段历史故事,这段故事,也正是毛泽东人生中的“至暗时刻”之一。
一、毛泽东的至暗时刻
1935年6月,中央红军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终于实现了会师。但很快,张国焘对中央红军产生了分裂的念头,欲另立山头。在张国焘南下之后,毛泽东选择了北上陕北,红十五军团则隶属于红四方面军,由徐海东指挥。毛泽东到达陕北后,由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,中央红军经历了艰难的长途跋涉,损失惨重,物资短缺。冬天即将来临,战士们没有足够的棉衣,后勤困难,杨至成急忙找到毛泽东报告这一情况,毛泽东忧虑地表示,战士们的生死攸关,必须解决过冬问题。
展开剩余72%毛泽东于是提出:“不如去找徐海东同志想办法。”徐海东所在的红十五军团比中央红军早几个月进入陕北,且经过休整,状况较好。于是,毛泽东亲自写信向徐海东“借”了2500元,以应急之需。这个“借”字,实际上是毛泽东对徐海东忠诚度的试探,毕竟,徐海东隶属于红四方面军,而张国焘正悄然对抗中央领导。如果徐海东背离中央,这将是极大的隐患。然而,徐海东的反应让毛泽东松了一口气,证明了他的忠诚。
二、徐海东的大功劳
收到毛泽东的借条后,徐海东立即找来军团的财务负责人,了解到军团还有7000元经费。他毫不犹豫地从中拿出5000元,亲自将这些资金送到中央红军手中,这笔钱是无偿的,并非借款。徐海东的慷慨解囊,不仅解了中央红军的燃眉之急,也展示了他对党中央的忠诚,让毛泽东感动不已。此后,毛泽东对徐海东充满信任,认为他是一个忠诚的革命战士。
徐海东在战场上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。1935年,张学良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发动对红十五军团的大规模进攻,徐海东凭借聪明的战略,打得张学良军队伤亡惨重,尤其是在劳山伏击战和榆林桥战斗中,他用“诱敌深入”的策略,不仅让张学良付出了惨重代价,还让张学良及其部下意识到,党军不可轻视。通过这些战役,徐海东也间接促成了张学良反思当时的政治局势,为后来的西安事变埋下伏笔。
三、毛主席对徐海东的关怀
毛泽东对徐海东的关心从未间断。1936年12月,徐海东为毛泽东推荐了一个机要秘书徐业夫,这个秘书后来陪伴毛泽东度过了40年的岁月。无论身处何地,毛泽东总是关心徐海东的身体状况。1941年,徐海东因病住院,毛泽东知道后,立即发电报给新四军,表达关怀并叮嘱徐海东好好养病,电报中的“天塌不管”几字令徐海东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从那时起,徐海东因身体问题基本无法再参与指挥作战,但毛泽东始终未曾忽视他。每逢中央会议,毛泽东总会询问:“徐海东同志来了吗?”1960年,毛泽东视察广州时,徐海东正在附近疗养,毛泽东每次回到住处,都会嘱咐司机:“关掉发动机,不要吵到徐海东同志。”这段细节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对徐海东深厚的感情和关怀。
1969年,尽管徐海东的健康状况已经非常糟糕,但毛泽东仍不忘他的老战友。在一次重要会议上,毛泽东特地指示总理将徐海东的座位安排在前排,并为他准备了痰盂等方便物品。毛主席通过这些举动,体现了他对徐海东的深厚情谊和真挚关怀。
徐海东的一生,可以说是与毛泽东的深厚情谊紧密相连的。在革命岁月里,他的忠诚、智慧和果敢,赢得了毛泽东的高度信任,也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位开国大将军。而毛泽东对徐海东的关怀,则展示了他作为领袖的伟大胸怀与人性光辉。
发布于:天津市燕郊配资最便宜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