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花20万生个美国娃,结果全家原地困岛。”一句话把塞班华人圈的尴尬全抖出来。
岛子不大,地图上小指甲盖一点,离北京直线三千公里,飞机四个半小时就落地。落地那一刻,中文广播先响,福建口音的司机举着牌子接人,恍惚以为到了三亚。可一出机场,英文路牌告诉你:这是美国地盘,只不过离本土远得离谱。
90年代开始,岛上服装厂招中国女工,签证宽松,工资比老家高三倍。女工们把亲戚同乡一批批带过来,小超市、小吃摊、理发店像蘑菇一样冒出来。华人社区眨眼成形,讲闽南话也能买菜看病。后来成衣配额取消,工厂关门,几千名工人突然失业,身份卡在一半:既不算美国公民,又回不了国,成了悬空的“岛上黑户”。
2009年11月28日,美国联邦政府直接接管移民事务,旧签证说停就停。那天之后,没人再能靠打工拿绿卡。政府扔来一根救命绳:E-2C投资签证,条件听着简单,投钱开店就行。三百多个中国人掏出上百万美金开餐馆、旅馆、租车行,结果2014年12月31日签证集体作废,不给延期,也不给转换。投资的钱像扔海里,泡泡都没冒。
生孩子这条路看起来最省力。2014年月子中心狂长,接机、产检、坐月子、办证一条龙,广告直接打在国内妇产医院洗手间。最大卖点:免签45天,孩子落地就是美国护照。现实很快打脸:孕妇肚子一大,边检直接原机遣返。侥幸入境的,排队打麻药得三小时,医院就那一间,产妇死在手术台上,家属拿着免责协议欲哭无泪。孩子护照倒是到手,爹妈身份纹丝不动。想靠娃移民?得等孩子21岁,再排十年队,三十年后的事,听着就像笑话。
岛上华人于是分成两拨:一拨是90年代留下的老工人,一拨是后来砸钱的投资客。共同点:都没身份。老张2003年坐船偷渡到塞班,干了七年车衣工,工厂关门后摆小吃摊,没医保,牙掉了自己用钳子拔。老婆孩子都在岛上,孩子拿美国护照,可自己连考驾照的资格都没有。一家人像粘在礁石上,想走没船票,想留没名分。
最魔幻的是,岛上最大超市老板是福建人,开了三家分店,雇了二十个伙计,年年交税,可护照里夹的还是过期旅游签。他最怕警察查驾照,一查到就罚款,再查就遣送。华人圈里流传“绿卡像月亮,抬头就能看见,够一辈子也够不着”。
有人干脆躺平,打黑工、收现金,孩子混公立学校,高中毕业发现出不了岛,去不了美国本土,大学学费按国际生算,一年三万刀,直接劝退。家长蹲在路边叹气:“当初以为花20万买个通行证,结果买张单程票,终点还是塞班。”
2011年2月24日,上千名外国人上街游行,中国人占一大半,标语写着“我们纳税,我们要身份”。队伍从议会走到总督府,美国媒体拍了两分钟,转头就忘。政府回应只有一句:不予讨论。
现在岛上游人如织,潜水教练中文比英文溜,酒店前台贴着微信二维码。游客拍照发朋友圈:塞班好美。镜头外,无证华人躲在厨房洗碗,一小时七刀,不敢抬头看人。他们手机里也刷到国内的新闻说“塞班生子捷径”,只能苦笑:捷径?那是给游客看的,不是给岛上的人走的。
调侃一句:绿卡没捞着,倒把一辈子扔在了太平洋中间。你说值不值?
燕郊配资最便宜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